(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去年底,蜀道集团净资产总额已名列全国省级交通类企业首位。
●已实现齐全、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且已实现闭环,这在全国交通企业里是“独一份”的。
●每年投40亿左右用于科技创新,未来还将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加大投入。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文 郝飞/图
走进唐勇的办公室,几张图很醒目——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以及“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公路和铁路的规划图。作为四川交通强省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自2021年重组整合以来,蜀道集团的“标签”多与公路、铁路投建运营有关。
但在采访中,唐勇更多谈到的,却是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按照规划,蜀道集团将以现在为新起点,建设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蜀道”,通过8到10年的努力,闭环建成现代交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为国内领先的综合交通服务型企业。
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蜀道集团再度上榜,而且排名提升24位至389位,是上榜的135家中国大陆(包括香港)企业中,位次上升的35家企业之一。我们的对话,就从这里开始。
谈“跑得快”
不但要做大,更要做强做优
记者:连续第二年登榜,蜀道集团不但上了,而且排位还上升不少。过去这一年,蜀道集团做对了什么?
唐勇:企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组成立蜀道集团,集团的产业结构、发展潜力、自身优势得到更大发挥,企业向强向好发展有了首要前提。
其次,我们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础设施发展、打造全国交通“极”的机遇,加大投资,拉动了产业链、乃至地方经济发展。我们的相关产业,无论核心主业、多元产业等,各板块营收都在增加,集团整体发展向好。
记者:蜀道集团揭牌时,位列全国省级交通类企业“第一方阵”,现在情况如何?
唐勇:发展势头还是很稳健的。去年底,我们的净资产总额已名列全国省级交通类企业首位,到今年6月底,资产规模、净资产再创新高,净资产达3862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5.4%。
记者:蜀道好比一艘“大船”。在正确的航道上行驶,“大船”自然会向前,但要加速却不容易。蜀道是怎么做到的?
唐勇:《财富》“世界500强”很多指标,聚焦的是企业之“大”。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做优,这两年来,我们的改革、布局,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比如,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压降无效贸易,让贸易主要围绕产业链来做,在整体营收里的占比下降到了20%左右,在一个正常值范围内。
还有一点。蜀道集团具有极为齐全、极为完善的全产业链布局,且已实现闭环,这在全国交通企业里是“独一份”的。这样,我们能够实现全链条产业协同,在产业链上产生的相关利润,能够留在企业内,也促进了集团的快速发展。
谈新旧动能转化
从基础设施投建,转变为提供交通服务
记者:这个闭环的全产业链,是什么样的?
唐勇:这是一条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点的全产业链,链条围绕着主营业务展开。
核心主业里,“核核心主业”是公路铁路投建运营,这是圆心的圆心,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主要任务、实现“蜀道畅”的基础支撑;围绕圆心展开的交通物流、交通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多元产业,蜀道已布局7个。还有2个培育产业:智慧交通、产融结合。
核心主业带来的是交通网的巨变。预计“十四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建成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8000公里,比全日本还多。“行”是人们重要的基本需求之一,以交通网为基础,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场景,就能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记者:会有哪些服务呢?
唐勇:比如,“双碳”目标下,货运车辆的电动化必成主流。我们希望,今后蜀道集团能为四川高速公路上跑的每一辆新能源货车提供电池租赁服务。这并非天方夜谭——我们有矿,可为电池生产提供原材料;正和比亚迪等企业深度合作,研发生产“超级电池”,充电20分钟可跑300公里;我们在高速公路沿线设充电桩、服务区建“司机之家”、搭建覆盖全川的数字化物流平台,租赁蜀道电池的货车司机,能享受到优惠更多的服务;电池报废,我们来做回收……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实现了产业闭环。
这样的极致服务,具有绿色、低碳、智慧、数字化等特点,需要建五张网——交通网、能源网、通信网、运输网、服务网。“五网”关联了集团所有主业,我们提出以“五网融合”为基础,推动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三链闭环”,融合、闭环的过程,就是集团构建起现代化交通产业体系的过程。
记者:企业盈利方式变了,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转变到了提供服务?
唐勇:是的。希望以此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可持续难题。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一直高速发展,一旦速度趋缓,又没有新的产业做支撑,企业将面临巨大困境。这些年,很多曾经辉煌的企业倒下,正是新旧动能转换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记者:目前蜀道集团距离谋划的“新蜀道”还有多远?预计多久能实现?
唐勇:布局已经展开,现在刚起步,要通过8—1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届时,人们在交通领域能享受到的极致服务都能实现,集团也才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现在,我们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产业、每个场景,都在以“五网融合、三链闭环”为抓手,去推动、去落实。
谈科研创新
每年投入40亿元,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记者:从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建企业,转型为综合交通现代化服务型企业,您认为核心关键是什么?
唐勇:科研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做行业内的先行者,做制定标准的那个人。我们和比亚迪、华为、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开展合作,每年投40亿元左右在科技创新上,接下来还将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加大投入。
记者:近年来蜀道集团在“智慧高速”建设上颇有建树,还拿下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四川省属国企先河,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唐勇:掌握核心技术很关键。目前,蜀道集团“智慧高速”获批专利已有130多件,我们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已经实现产业化。计划今年底,集团内“智慧高速”建成2000公里。在绿色低碳交通创新技术上,也要参照这一路径来。
记者:这一年来,蜀道集团围绕“绿色低碳”做了不少尝试,目前成效如何?
唐勇:整个交通行业能源占比较高,建设运营碳排放占比近全社会26%。围绕公路铁路建设,我们大力推动设计数字化、路面施工无人化、桥梁建造工厂化、隧道建设工业化、设备电动化、管理数字化,今年内都将基本实现。到时你去蜀道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自主管理的铁路等施工现场可以看到,从事粗活、累活、安全风险大的,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现场都是产业工人,主要操控机械。
记者:“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能增加建设的安全系数,也能提高效率,进而提高效益。但客观而言,大量的机械化投入、智能化编程,包括电动化施工的全流程保障,本身是一笔巨大的投入。您心中的这笔“经济账”,是怎么算的?
唐勇: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化过程中,会有适当的成本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企业成本也能承受,尤其是涉及到的设备,做到了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合作建设“能源网”,“十四五”期间集团预计将形成超3000万千瓦装机的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交通全场景能源可基本实现自洽,因此压力不大。而实现了交通全场景绿色低碳智能产业化之后,将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