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讯:姜维北伐未成的原因,不是武略不及邓艾,而是因为不为人知的原因
来源:墨汁儿时间:2023-05-26 19:44:13

提起姜维,三国迷们都非常熟悉,《三国演义》中那个英武逼人,武艺上手持长枪力战老年赵云,谋略上更能胜诸葛亮一筹,差点让诸葛亮的北伐大计毁于一旦。

令许多读者印象深刻。


(资料图)

诸葛亮无论是《演义》上,还是历史上都对这名少年英才赞不绝口,甚至还把北伐的重任,自身的绝学传于这位本不应该被信任的年轻降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大字都是映照着师父诸葛亮的一生,用在姜维身上更是严丝合缝,相当贴切。

从气节上看,姜维也没有辜负他的恩师诸葛亮。

可,遗憾的是,姜维扛起北伐大旗20余年,最终也没有迎来北伐的胜利,蜀汉的复兴,

作为蜀汉最后的顶梁柱,作为一名魏国降将,可以说是大半生都在为蜀国尽心尽力,直至兵败自杀。

因为如此,姜维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三国人物,有人认为姜维武略不及邓艾,九伐中原无果,空耗国力导致民怨沸腾,直接了当地指责他是季汉的罪人。

然而笔者认为,局限于季汉的国力,复杂的政治派系,就算是武侯诸葛亮在世,师徒联手,季汉的国力也不会因此得到振兴。

为什么会这么说,下面具体来分析姜维北伐未成的具体原因:(仅代表楼主个人,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一、鸽派费祎的限制

姜维一心继承武侯遗志,力争伐魏,为当时鹰派之首,然而费祎作为当时首辅,认为蜀汉当时国情还不能与魏国抗衡,所以他心里还是一直计划着如何阻止姜维伐魏,姜维碍于上下级的关系,没有和费祎进行一系列的意气之争,所以姜维此时的北伐抱负是注定施展不了了的。

再加上费祎被刺杀,许多大臣都怀疑姜维为了报复费祎,把矛头指向了卫将军姜维,导致后来诸葛瞻、谯周等其他鸽派的强烈抵制,姜维的一些军事主张都会因此受到限制。

二、用人不当

费祎虽为大将军,但识人能力却很一言难尽,他将陈衹这个奸臣推举上任,为后面导致后主疯狂宠幸奸宦黄皓,以致于奸臣小人当道,君臣不一心。

三,不注重人才培养

刘备诸葛亮在这方面不用多说,不用说从前的老一代,就连现在的新一代如霍弋、董允;如今的老将廖化、张嶷等人都是昭烈帝时代培养出来的人才;但如今的蜀汉,皇帝刘禅在董允去世后,更是露出了只知道享乐的难看吃相,别说是培养人才,就连正常的管理朝政都是难以做到。

真真正正能为蜀汉做出贡献的人寥寥无几,唯独姜维作为当代精英将领之首,都费心尽力地只归化了一个夏侯霸,而且没有太活跃多长时间。

二代后人的诸葛瞻就是一只会画画的“绣花枕头”,没有半点其父的胸襟和谋略,李球、黄崇等人虽有一腔热血,但在后主的无作为下,没有发挥多少才能,勉强担当起英才的霍弋、罗宪更是遭受奸臣排挤,身边可用将才几乎没有。

姜维在这样的环境下北伐,难度无疑是无法想象的。

四,蜀汉国力跟地理位置,及盟国东吴的无能更是决定了北伐任务的艰巨。

诸葛亮后半生几乎都在为运粮和行军路线操碎了心,蜀汉的地形以山高险峻为主,能守却不能攻,运粮到外界便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当年的北伐都是十有八九都是基于运粮的困难而无奈撤兵,如今的姜维更是困惑与此。

至于东吴,就从来就没有真心实意与蜀汉结盟,而且东吴在后期就再也没有能够奈何曹魏,陆逊的无能,导致被魏军猛捶一通,以致于诸葛亮的唯一希望就此断送,姜维时期的东吴诸葛恪更是一个只顾自己、能力不足还很狂妄的主。

五,后主无能

刘禅在诸葛亮时期,还能广纳雅言,善于安排人才,中期的董允在世尚能管好自己,像点明君的样子,后期......

六,姜维能力没有远远超过邓艾陈泰郭淮之上。

姜维虽然是文武全才,但从来就没有真真切切地将这三个将才一一正面击败,当然也是蜀汉国力衰微的导致,尤其是段谷大败,大概是和邓艾第一次交手,就输得一败涂地,再也没有回到战前的好水平。

姜维虽然北伐无果,但他是唯一继承了刘备诸葛亮等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愿望,后期作为蜀国顶梁柱,直至蜀汉灭亡,还在寻求复国的道路,直至兵败而死,也是可歌可敬。

关键词: